编者按:万众瞩目的全国两会已正式拉开大幕,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迄今已是第15年参加两会,15年,30多个提案,徐冠巨几乎年年都在为广大中小企业和农民发出声音,请看,今年徐冠巨的提案是——
经济发展包含三大重要环节: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服务,相比于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中国社会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8%左右,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整体运营效率低下。更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公路货运总额约2万亿元,从事公路运输的运营车辆大约有1000万辆,但真正在运营的车辆只有约60%,空驶率达40%以上,车辆停车配货的间隔时间平均长达72小时左右,中国公路的运输效率还不足40%,成为物流产业短板中的短板。
近年来,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2009年的《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物流业规划》将物流业纳入,到2011年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国八条出台,国家已将物流效率提升作为国家战略问题予以关注。但至今公路物流的散、小、乱的整体格局尚未发生全局性的改变,货运组织化水平尤为低下,在高油价时代受其直接影响的承运产品的运输成本和CPI的波动关系到千家万户。究其原因主要还在于公路物流市场缺乏培育市场主体创业发展的大环境和良好运营服务的网络化物流平台。目前各地的物流园区或平台规划不合理,或网络节点严重缺失,或因自发形成重复建设,或自身定位不清晰经营服务不善,无法整体形成物流产业集聚发展,无法为南来北往的运输主体----社会车辆群体提供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货运组织化服务,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国公路物流尤其是道路货运行业整体效率低下。
因此,物流平台尤其是公路港的全国性科学构建,作为促进中国公路运输效率提升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中国物流业转型升级,推动物流业与商贸流通业、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是为几万辆分散运营的社会车辆提供货运诚信信息服务的平台港湾,国家应给予高度的规划重视,针对性的出台平台建设或信息枢纽建设所需要的相关扶持政策,让更多的中小物流经营主体和社会车辆司机群体从公路港物流平台的硬件功能服务和软件信息化服务中成为提高效率的最大收益者,具体建议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公路运输枢纽的建设与通盘规划。这是当前提升公路运输效率的方向,也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前提与基础。过去中国顺应经济发展实际,大力投资建设公路基础设施,而如今公路交通道路网络的作用发挥,节点的建设成为重点。通过公路运输枢纽的建设,由点及面及网,形成全国性的公路货运网络,将大大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因此,政府需转变投资方向,像重视空港、海港的建设一样,重视公路运输枢纽的投资建设,结合交通网络规划、产业规划、城市规划,对公路物流平台建设做好枢纽、节点规划。
2、加快物流平台的信息化建设。公路运输枢纽不仅是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更重在于围绕平台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社会车辆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的软平台打造。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服务体系打造是公路物流平台的核心所在。因此,政府在通盘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可以借助于有形平台和成功的市场运作主体,加快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鼓励诚信交易系统的创新建立和社会化服务,吸引更多的中小物流企业群体和社会运输车辆司机群体,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物流运营效率。
3、物流平台建设要形成统一的建设与运营标准。物流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要从平台规划、开发建设、资源取得、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给予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制定统一的建设与运营标准。要让有物流发展战略、有品牌、有实力、有成功运营经验的优质平台企业来承担平台开发项目,以保障物流平台面向资源整合和公共服务的基本内涵,同时避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物流园区建设中的问题。
4、政府与企业要协力推进公路物流平台建设。传统货运场站简易、违规、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不符合现代产业集聚区、城市建设要求,而公路物流平台的建设,又必然带来投资大、回收期长的问题,一般企业难以承担,但若由政府全盘投资建设运营,又会因缺乏市场判断而难以运营。因此,这需要政府与企业的通力协作。政府更多关注于运输枢纽的规划、标准制定及政策引导;而企业专注于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专注于服务体系的打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