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新闻   新闻详情
中国有3000万卡车司机群体,你真的了解他们么?
发布时间 : 2018-04-10

你熟悉卡车司机么?

也许你脑海中总是浮现一些刻板印象

和一些片面的固定标签

真正卡车司机是怎样一个群体

具体画像是怎样的

也许你并不了解


其实,只有充分了解了卡车司机

才能更能了解一线物流从业人员

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辛劳和从业状态


4月10日,传化慈善基金会

联合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社会调查中心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对外发布《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

通过大数据沉淀和分析

为物流行业提供了一份

独有的价值依据和全新“注解”

看完这个报告

会对卡车司机这个特殊群体

有更新的认识


报告发布:关注3000万卡车司机群体

“终于有一个调查报告是专门针对我们卡车司机的了!”传化安心驿站石家庄辛集站驿站长乔鹤激动地说。

今天,一本专注于卡车司机的调查报告《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卡车司机的群体特征与劳动过程》正式发布。

1.jpg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物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凸显。到2016年为止,我国的公路货运卡车已达1500万辆,卡车司机达到3000万人。公路货运业的发展状况业已引起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频频涌现。但研究产业较多,研究卡车司机较少,特别是对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鲜有学术报告能全面说明和系统解释。

在此背景下,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正式展开“2017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旨在全面和深入了解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以及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

2.jpg

发布会上,传化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涂猛致辞

1523416473841478YriU.jpg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发表致辞,他表示,《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No.1》为该系列丛书的第一本,对于我们了解卡车司机群体身份、洞悉中国社会结构及研究中国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1523416525325115pQf4.jpg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传化慈善基金会公益研究院院长沈原分享了报告调查结果和主要观点。


基础画像:平均20天才能与家人见一面

95.8%卡车司机不愿让子女从事这一职业

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报告揭示了卡车司机的主要人口社会学特征。

卡车司机以男性为主(男性占95.8%);平均年龄为36.6岁;已婚比重很高,未婚者仅占5.7%;农村户籍居多(占79.1%),配偶也多为农村户口(占80%?);受教育程度较低,初中教育程度占57.7%,高中、职高和技校占32.6%;近一半的卡车司机育有两个孩子,65.8%的卡车司机最大(或唯一)孩子年龄在15岁以下,这表明他们承受着较为沉重的养家负担

根据样本提供的数据,卡车司机平均间隔20天才能与家人见面。回家后,他们在家休息的时间很短,一旦有了货源就立即出发投入运营。超过一半的卡车司机与家人见面的间隔时间在8天以上,占56.5%。卡车司机只有在春节时能多休息几天,春节休息的平均天数为13.6天。能在家休息15天以上的卡车司机数量不超过一半,为47.4%。

卡车司机工作强度较大,每天驾车平均时间在8-12小时的占42.1%,12小时以上的占9.2%。很多司机为了行车方便常常在夜间上路工作。长期、繁重的劳动,加上不规则的进餐和休息,使得卡车司机往往罹患各种疾病。样本数据表明,32.77%的卡车司机患有颈椎病;23.5%的卡车司机患有胃病;22.71%的卡车司机患有腰痛。

卡车司机2016年全年的平均收入为10.7万元。他们对自己的收入情况普遍表示不满意。65.6%的卡车司机认为自己处于社会下层。与此相应,有38.8%的卡车司机准备放弃这一职业,风险高、成本高和收入不稳定是促使卡车司机打算放弃这一职业的主要原因。此外,高达95.8%卡车司机不愿意让子女从事这一职业。


司机在路上:疲劳驾驶源于“要养家”

注定要“以车为家”

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是本次调研的重点,研究报告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和阐释。

一.自雇体制

调查样本中71.2%的卡车司机开的是自己的车。这说明他们既是司机又是车主,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卡车司机很少选择全款购车,而是使用多种金融手段举债购车。自雇型卡车司机构成当代最大的债务群体之一。购车债务对他们构成沉重压力,驱使他们为了还贷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由此造成“疲劳驾驶”、货运市场恶性竞争等多方面的问题。

2、司机在路上状态

通过对卡车司机关键工作节点的细致刻画,报告概括了卡车司机工作的四个特征。

1、卡车司机的劳动是一种个体化、原子化的劳动。几乎所有的卡车司机都是日复一日地单独或两人一组地奔跑在途中。

2、流动性。货在哪里,人就在哪里,货指向哪里,车就驾驶到哪里。对卡车司机来说,流动意味着希望:只要处于流动状态,就意味着有活干有钱挣。

3、不确定性。卡车司机的劳动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高度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路线的不确定性、雇佣司机的不确定性、货源的不确定性以及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

4、劳动的复合性。卡车司机的工作并非简单的“纯体力劳动”,而是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需要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良好的判断力。卡车司机的劳动是一个综合了体力和脑力付出,涵括着情绪劳动和情感劳动的复杂的过程。

三. 生产与再生产的融合

由于卡车司机劳动的特殊性,他们一般不得不吃住、休息皆在车上。此外由于雇佣司机价格较高,“卡嫂跟车”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因此,卡车司机的再生产被深深地卷入到其劳动过程之中,他们在车上从事劳动生产的同时完成自身的再生产。在此可以看到“以车为家”所表征的工作空间与私人空间的融合,以及围绕着工作时间被组织起来的私人时间。

四. 男性气质

卡车司机是一个以男性为主的职业。在这个男人的世界中滋长出一种特殊的“男性气质”,作为文化符码贯穿于劳工过程始终。这种气质包括:基于高技术、强体力、应对风险与处理事故能力而建构起来的“支配型”男性气质;基于妥善、圆润地处理劳动过程中复杂人际关系而建构起来的“共谋型”男性气质;基于养家糊口,成为家庭经济主要支柱而建构起来的“家长型”男性气质。这三种男性气质构成划界标志,将卡车司机这一职业牢固地界定为男性专属的职业。三重划界标志烘托出的男性气质也成为支撑卡车司机扛住艰辛工作的的重要动因。

五.“虚拟团结”

原子化、高流动性和充满不确定性的劳动过程,使得卡车司机高度依赖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他们也因此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构起特殊的团结形式。卡车司机通过互联网彼此互动,实现公路救助,并以“卡友”名义建构和巩固了群体认同,同时他们也通过在各种网络论坛中的议论、批评、表达和诉求,进一步建构起群体团结。这种“虚拟团结”并非虚假团结,而是对卡车司机而言最为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团结形式


关爱卡车司机 从给出9大建议开始

除了从微观层面透视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研究报告还分析了影响卡车司机的主要制度:道路交通管理制度、行业制度/政策和环保政策。虽然许多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为营造良性有序的社会环境所必需,但它们带来的一些非意向性后果严重影响到卡车司机的工作和生计。

在对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和相关制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报告最后提出了九个具体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1、逐步有序地推进非标车型淘汰。建议对于私自非法改装的车辆,严格按照法规要求限时退出,相关损失由车主自行承担;对于由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法”非标车辆以及原来“合法”、新规发布后变成“不合法”的车辆,由政府和厂家酌情予以补贴;

2、稳步推进车辆环保升级。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对进行报废的国3、国4车辆给予合理的补偿,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3、继续整治公路“三乱”,规范路检执法,清理不合理收费。具体措施包括扩大行政公开范围,公开地方财政,保证投诉渠道畅通等;

4、简化办证、审验程序,争取实现全国范围的异地办理

5、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偷油、偷货、“碰瓷”现象。具体措施包括为执法部门提供相应的专项经费,市场管理部门对销售盗抢货物/油料的地下市场进行严厉打击等;

6、提升高速公路休息区、物流港的服务质量,在国道沿线增设标准服务站

7、严防疲劳驾驶,关注卡车司机健康

8、谨慎实施无车承运人制度。防止一家独大,避免新经济形式的介入扰乱货运市场秩序,适度保护作为弱者的卡车司机群体的利益;

9、加强对卡车司机的去除“污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