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早8点,杭州传化公路港信息交易大厅。司机熙熙攘攘,穿行在物流信息的窗口之间。一个高个子外国人,头发深棕,西装笔挺,显得格外惹眼。他是谁,为什么突然造访传化公路港?
事实上,这位国际友人大有来头,他全名奥泰因·赫尔佐格(Otthein Herzog),是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不来梅大学人工智能教授。德国是世界物流强国,曾在德国IBM公司任职15年的赫尔佐格,22年前就涉足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在国际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首屈一指。
一个月前,赫尔佐格与传化物流在中德智能城市建设研讨会上结缘。作为研讨会德方主席,他与唯一受邀做主题演讲的中方企业家代表徐冠巨一见如故。赫尔佐格对传化物流,这一中国智能物流的标杆和样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赫尔佐格此行专访传化,就是要对徐冠巨描绘的传化物流模式一探究竟。同行的还有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区首席代表,曾获该院最高成就奖——弗劳恩霍夫勋章的房殿军教授,他曾为德国奔驰、宝马、奥迪、大众、博世、拜耳以及美国宝洁、瑞士航空等国际知名企业担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高级顾问。
从小黑板,到电子屏,再到APP,2002年建设运营的杭州传化公路港,见证了中国货车司机配货方式的变迁。在传化配货、货嘀APP体验区,赫尔佐格详细询问这些产品的运营情况。这一配货APP提供了哪些信息?运费是统一定价还是竞价?针对货主企业和司机,界面设计会有区别吗?
货物的种类、吨位、始发地、目的地,以及司机卡车的车型等各种信息都可以在上面查得到。司机在APP上可以‘抢单’。我们的APP针对货主和司机设计了两个版本。杭州公路港负责人一一进行解答。
在信息交易大厅,赫尔佐格的目光停留在发布货物信息的电子屏上,如果司机从一家货主得到的货物只能装满半辆车,那么剩下一半装载量要如何解决?公路港内配备了零担中心,可进行一些散货的集中运输。公路港负责人悉心解释道。
传化构建中国公路网络运营系统,其中的信息化系统如何打造?如何通过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形成传化物流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话题成为赫尔佐格一行考察和交流的重点。
传化构建的中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将由三层架构组成,第一层是区域城市共享平台,第二层是业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包括支付、金融信息系统等集成平台,第三层是互联网产品与金融服务产品。
第二层信息系统将满足四大类需求,首先是平台自身的经营管理,其次是公路港与铁路、航空、水路等园区的互联互通、多式联运,第三是货主企业、物流企业、司机等客户的信息化需求,最后是智能装备、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技术设备的应用。传化物流云物流技术负责人介绍说。
对传化布下的这张信息化大网,赫尔佐格用伟大和不可思议来描述。传化物流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未来增值空间巨大。
赫尔佐格还认为,信息化系统的打造将形成更加精准、高效的物流体系,还将改变物流领域的行为与思考方式,为整个公路物流市场提供更广阔的价值空间。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赫尔佐格教授
由于标准化缺失和特殊国情,中国物流缺乏系统的智能化服务,这将是传化未来最有前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方向。结合个人对德国物流业深入理解,房殿军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德国弗劳恩霍夫物流研究院中国区首席代表房殿军教授
座谈会上,传化物流业务负责人还就相关话题与两位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不少问题上达成共识。
我们在物流领域探索实践了15年,也是在为国家承担这项系统工程的建设,这项工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徐冠巨介绍说,传化希望与各界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这个课题,创造更多价值。
未来,传化物流一定能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而公路港的建设,本身就是城市智能物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为中国绿色物流、节能物流的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赫尔佐格对传化物流的前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