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化公路港模式对发改委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费志荣在座谈会上这样评价道,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传化致力于公路物流的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为制造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对‘以交通物流的提质增效推动供给侧改革’这一课题做了很好的探索。
2月25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司长费志荣一行来访传化进行专题调研。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国家交通运输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信息中心以及省市区发改委、省交通厅相关领导陪同调研。
早在2013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五部委曾联合发文推广公路港物流经验,支持传化公路港在全国的拓展,而此次,国家发改委一行来访,则是带着一个全新的课题: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通过推动交通物流提质增效,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从而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座谈会上,一份制造业企业的经营账单格外吸睛。当前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物流的低效率、高成本侵蚀了企业利润。如果能把物流的效率提上去、成本降下来,这部分资金就可以投入到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这就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动力。传化物流集团副总裁周升学介绍道。
因此,制造业企业亟需大数据支撑下的供应链支持,获取优质的可靠运力,实现零库存管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起步于制造业的传化早就开始了探索,目前,在以生产性服务业服务制造业的这条路上,传化已经走了15年,并且卓有成效。
传化物流已经服务于20万家货主企业,基于传化诚信体系和金融服务,他们可以获取可靠的运力服务,增强资金保障,并通过传化为物流企业、货车司机装载的TMS、手机终端APP等,逐步实现运输过程可视化。据统计,公路港所在区域工商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已经降低了40%。这一亮眼的成绩让传化公路港模式成为发改委专题调研的重要样本之一。
中国的航运、海运、铁运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公路呢?国家搭建了公路网络等‘硬件’设施,却没有继续为其装上‘软件’,导致物流运输处于无序状态,对生产端的服务非常低效。徐冠巨这样描述中国公路物流的发展现状,而传化搭建的‘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正是在为公路物流‘装软件’。
我们通过建设实体公路港这一基础设施,加上信息指挥系统、安全诚信系统,形成公路网系统。围绕人、车、货,为物流企业、司机与货主提供的一系列线下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叠加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徐冠巨介绍,这一系统对物流效率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实体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与竞争力的增强,从而推动其转型升级。
这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我们做交通工作的同志,应该向传化表示感谢。 费志荣在点赞传化的同时,也中肯地指出了搭建这一系统的难度之大,传化公路港的公共性、基础性非常强,这件事完全依靠企业,特别是一家企业去做,是非常困难的。
传化公路港这类‘准公共产品’,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率低。建设过程中,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得到保护,是国家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对国家将来出台相关政策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交通部综合规划司综合运输规划处处长范振宇补充道。
传化的公路港模式,我们相关部门都会给予高度重视,将从国家层面进行研究与支持。一是要从政策环境上进行研究,二是要从整个系统构建上进行推动,三是要从战略层面进行总体设计。 座谈会最后,费志荣说道。